王羲之寫蘭亭集序的典故講了什么
王羲之寫蘭亭集序的典故講了什么
王羲之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我們一定是知道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那么王羲之寫蘭亭集序的典故講了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王羲之寫蘭亭集序的典故講了什么
東晉初年,宰相王導(dǎo)的兄弟王曠有個愛子,叫王羲之。他從小受到父親舞文弄墨、愛好書法的熏陶,也喜歡上了書法。十幾歲時,常在父親書房里翻弄前人的書跡、碑帖。王曠見兒子如此心誠,就以一本《筆說》為教材,教他筆法、筆勢、筆意。過不了多久,王羲之的書法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
后來,王羲之的書法出了名,許多人都以得到他的字為榮,連京城里的大官、地方上的豪富都爭相求他的墨寶。
王羲之也做過官,當(dāng)過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當(dāng)時人們愛稱他為“王右軍”。四十多歲時,因為和上司意見不合,辭去了會稽地方官的職務(wù)。從此他經(jīng)常游山玩水、吟詩會友,并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潛心于書法藝術(shù)。這以后,王羲之書法的造詣達(dá)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有一年春天,王羲之請了許多賓客,包括司徒謝安、司馬孫綽以及附近幾個縣令,帶上自己的幾個兒子,來到會稽蘭渚山麓的蘭亭聚會。春暖花開,山清水秀,一行人踏著悠閑的腳步,在山徑中行走。
這時,王羲之提議來一次傳統(tǒng)的“曲水流觴(shāng)”助興,得到了眾人的贊同。于是,大伙來到一條彎曲的小溪邊,每個人各自找到溪旁的石頭坐下。王羲之命書童在小溪的上流將幾只裝滿酒的觴(古代稱酒杯為觴),放在一個木盤里,然后讓盤子順著小溪流向下游。當(dāng)盤子流經(jīng)哪個人身邊時,那個人就得趕快作一首詩,作不出詩,就得罰酒三杯。這一場“曲水流觴”的游戲進(jìn)行得十分盡興,結(jié)果做出了二三十首好詩。
為紀(jì)念這次聚會,大家提議把這些詩編成一冊集子,取名《蘭亭集》,并公推王羲之寫一個序。王羲之也不推辭,命書童在蘭亭擺下筆墨。在眾人的簇?fù)硐?,王羲之信步來到了蘭亭,他環(huán)顧崇山峻嶺、松林竹園、溪水瀑布,不由得心緒萬千。過一會,序的腹稿已在胸中打好,王羲之在書案前盤腿坐下,拿起毛筆,在紙上飛筆一揮而就。被譽(yù)為“天下第一行書”的三百二十五個字的《蘭亭集序》,就在這會稽群山中誕生了??上н@“天下第一行書”的真跡已經(jīng)失傳,只留下來一些古人的臨摹本。
王羲之的趣事還很多,其中《換鵝帖》也值得一提。王羲之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喜歡養(yǎng)鵝;哪里有好鵝,不管路途多遠(yuǎn),他都要跑去欣賞;有時甚至不惜重金將其買下。
山陰(今浙江紹興)城外一座道觀里的住持老道,揣摩到了王羲之的心思,有意在道觀外的池塘里養(yǎng)了一群可愛的白鵝,并讓人把消息透露給王羲之。王羲之得知那里有這么好的白鵝,哪有不去觀賞之理。
一天,王羲之興沖沖來到道觀外,一看到池塘里悠哉悠哉浮游的白鵝,一下子驚呆了,久久癡癡地佇立在池塘邊。
“來人吶!”忽然,王羲之對跟來的仆人叫道:“快,快去把道觀的住持請來,我有要事相商。”
一會,住持老道匆匆趕來,見了王羲之深深作揖:“貧道有禮了,請到觀里坐坐。”
王羲之哪有這份閑心,心里想的只有鵝,于是單刀直入:“這群鵝能不能賣給我?請道長開個價吧!”
住持老道臉上顯出難色:“鵝是敝觀為供香客們觀賞而養(yǎng)的。賣是不賣的。”
王羲之哪肯放過這么好的機(jī)會,腦子一轉(zhuǎn),又說:“那,那這樣吧,我用更多的鵝來換你的鵝,總好了吧。”
老道支吾了一陣,終于把本意道來:“換是可以的。不過,鵝換鵝不行。久聞右軍大人的書法超人,貧道想將我的鵝換您的字,如何?”
王羲之聽了,毫不思考地就答應(yīng)了:“行!怎么個換法?”
“噯,懇請您替敝觀書寫一卷《道德經(jīng)》,若右軍大人肯屈就,那么這群鵝全都?xì)w您了。”
“那敢情好!現(xiàn)在就去書寫。”王羲之答應(yīng)的十分爽快。
王羲之為道觀書寫的《道德經(jīng)》,后人稱之為《換鵝帖》,是王羲之僅次于《蘭亭集序》的第二杰作。
關(guān)于王羲之的個人成就
書法風(fēng)格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yù)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fēng),自成一家,影響深遠(yuǎn)
。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一句來贊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后人評曰:“飄若游云,矯若驚龍”、“龍?zhí)扉T,虎臥凰閣”、“天質(zhì)自然,豐神蓋代”。有關(guān)于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東床快婿等,王羲之書風(fēng)最明顯特征是用筆細(xì)膩,結(jié)構(gòu)多變。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quán),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圣”美譽(yù)。
作品
王羲之真跡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歷來已被當(dāng)作真跡看待。由于年代久遠(yuǎn),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跡一樣,對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斷。有稱為宋摹的,也有疑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則定為唐摹。它著錄極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種叢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傳歷歷可考與可靠,其珍貴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