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成語故事典故_字詞解析_造句
破釜沉舟的典故: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tǒng)治。最先開始的農(nóng)民起義是陳勝吳廣的大澤鄉(xiāng)起義,后來全國動亂,各地紛紛揭竿而起,貴族子弟項羽也領(lǐng)導(dǎo)軍隊起義反抗秦王朝的殘暴統(tǒng)治。
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的巨鹿(今河北省平鄉(xiāng)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lǐng)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
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不想和秦軍正面交鋒,于是采取了消極抵抗的政策,讓楚國的軍隊走到半路就停下來,安營扎寨不再前進。
大軍停止行軍很多天,軍中的糧草告急,沒有糧食吃,士兵就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上將軍宋義不管士兵的死活,無視軍中缺糧少食的嚴重情況,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
士兵們見宋義不顧大家的死活都有些激憤,身為次將軍的項羽見主帥宋義先是怠惰不行軍,后來竟然在軍營夜夜笙歌,實在不是一個好的主帥。項羽和部下商議,決定殺了宋義以正軍心。
項羽沒有上報楚懷王擅自殺了主帥本來是不合法的,但是眼看和秦國的戰(zhàn)事越來越近,他便在部下的擁戴下當了“假上將軍”,并立刻帶著部隊去救趙國。
到了交戰(zhàn)的地方,項羽的部隊駐扎下來,他研究了秦國的軍隊,制定了詳細的作戰(zhàn)計劃,他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然后再親自率領(lǐng)主力部隊過漳河,解救巨鹿。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后,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后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全部沉入河里,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最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tǒng)統(tǒng)燒毀。項羽用這樣決絕的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么大,士氣高漲,所有人都抱著必死的決心上陣殺敵,沒有一點懈怠后退之心。在項羽親自指揮下,楚國士兵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拼死地向秦軍沖殺過去,經(jīng)過連續(xù)九次沖鋒,把秦軍打得落荒而逃。
一場決戰(zhàn)下來,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了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項羽帶著勝利的楚軍回國,贏得了百姓的歡呼,楚懷王也沒有計較項羽斬殺主帥的罪過,而是對項羽論功行賞,讓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tǒng)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破釜沉舟的漢語詞典解釋:
表示下定必死決心。有進無退干到底。
●明史可法《請出師討賊疏》:「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沈舟?!?/p>
●王逋《蚓庵瑣語》引清攝政王諭:「我今居此,為爾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賊不滅,誓不返轍?!?/p>
●曹禺《日出》第二幕:「你按部就班地干,做到老也是窮死。只有大膽地破釜沉舟地跟他們拚,還許有翻身的那一天!」亦省作「破釜」。
●明張煌言《北回示將吏》詩:「同仇計左矣,遺老思深哉!破釜烝徒義,持籌參佐才?!?/p>
●清吳偉業(yè)《下相懷古》詩:「太息取祖龍,大言竟非妄。破釜救邯鄲,功居入關(guān)上。」
破釜沉舟的近義詞/反義詞如下:
近義詞:決一死戰(zhàn)、踏破紅塵、孤注一擲、沉舟破釜、破釜焚舟、知難而進、背城借一、濟河焚舟、背水一戰(zhàn)、滅此朝食、義無返顧、義無反顧
反義詞:猶豫不決、瞻前顧后、優(yōu)柔寡斷、知難而進、舉棋不定
用破釜沉舟造句:
1、他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去參加研究生考試。
2、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只能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才有可能扭轉(zhuǎn)局勢。
3、破釜沉舟同時也毛骨悚然。
4、劉邦被項羽彼得走投無路,只有破釜沉舟才有可能取勝!
5、鐵人王進喜表示,“干”,就是破釜沉舟也要制服井噴,保證油井安全出油。
6、部隊迅速接受的外線作戰(zhàn)的方針,決心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多打勝仗,搞好群眾工作,開發(fā)根據(jù)地。
7、事已至此,只有破釜沉舟,作最后一搏。
8、但現(xiàn)在的情況是,它必須破釜沉舟。
9、火勢不斷的蔓延,為了保住性命。小李決定破釜沉舟,從樓上跳了下去。
10、迫于無奈,他把全部資金投在這宗買賣上,破釜沉舟,成功失敗,盡在此一舉。
猜你感興趣:
3.破釜沉舟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