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成語典故及其歷史人物故事上篇(5)
100個成語典故及其歷史人物故事上篇
25.高山流水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語出】戰(zhàn)國列御寇《列子 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人物】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于彈奏琴弦,鐘子期擅長于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巖石之下,彈奏琴曲。“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聆聽多時,發(fā)出了由衷的贊賞。
俞伯牙聽到贊語,趕緊起身和鐘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xù)彈了起來。伯牙凝神于高山,賦意在曲調(diào)之中,鐘子期在一旁聽后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鐘子期聽后,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鐘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伯牙驚喜嘆息:“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qū)嵲谑翘呙髁耍f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結(jié)為知音,并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墒堑诙瓴纴頃娮悠跁r,得知鐘子期不久前已經(jīng)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dá),于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26.口蜜腹劍
【釋義】嘴里說得動聽;心里卻盤算著壞主意。形容嘴甜心狠。
【語出】司馬光《資治通鑒》:“李林甫為相……尤忌文學(xué)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人物】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是宰相的職位。此人若論才藝倒也不錯,能書善畫。但若論品德,那是壞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強(qiáng)、聲望比他高的人,權(quán)勢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擇手段地想方設(shè)法給以排斥打擊。對唐玄宗,他有一套諂媚逢承的本領(lǐng)。他竭力遷就玄宗,并且采用種種手法,討好玄宗寵信的妃嬪以及心腹太監(jiān),取得他們的歡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林甫和人接觸時,外貌上總是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嘴里盡說些動聽的“善意”話。但實際上,他的性格非常陰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
27.風(fēng)聲鶴唳
【釋義】風(fēng)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語出】房玄齡等《晉書 謝玄傳》:“余眾甲宵遁;聞風(fēng)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人物】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lǐng)8萬精兵迎戰(zhàn)。苻堅認(rèn)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zhàn)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ji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后續(xù)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fā)動進(jìn)攻。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稍向后退,遭秦軍眾將領(lǐng)拒絕。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決定后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tǒng)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后潰逃。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fēng)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于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zhàn)”的重大勝利。
28.泰山北斗
【釋義】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語出】《新唐書 韓愈傳贊》:“自愈沒,其言大行,學(xué)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人物】唐朝的文學(xué)家韓愈(字退之,號昌黎,故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唐朝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鄧州一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長寫古文,死后他的文章廣為流傳,當(dāng)時的學(xué)者將其喻為泰山、北斗,非常敬仰他。
起初,人們把韓愈比作泰山、北斗,是表示對這位文學(xué)家的推崇、敬仰之情。后來,人們就用泰斗一詞稱在某一方面成就卓越,在社會上有名望、有影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