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場調查:連校園90后都開始嫌棄的人人網
陳一舟和他的人人網,似乎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4000萬美元,“投資大師”陳一舟再次出手,這一次是美國社交化股票投資平臺 Motif Investing,而就在幾個月前,人人網領投了對國內社交化投資平臺,雪球同樣金額的C輪投資。
一面做出一副All-in投資的架勢,一面喊著要重返校園,但人人網的90后用戶們似乎對人人網已經毫無興趣,因為在他們眼中人人網已經OUT。
下面是一個90后大學生同我聊的,她對人人網的真實理解:
2011年人人上市那年我剛剛走進大學校園,也正是那一年我有了人生第一部智能手機,一臺2.7寸屏的三星,內存少到只有300多MB,常常需要刪掉一些應用以讓它不是那么容易死機。但即便如此人人始終留在上面,并且是我最常用的應用。
還記得沒開學之前,我就注冊了人人網,再上面加各種顯示是我同學院的同學,開學之后幾乎全院的同學都成為了我的人人好友。那時人人和飛信幾乎是自己最常用的兩個社交產品,QQ都難以相比,至于微信,我不知道當時有沒有它。
人人可以說是我大學早期時光里的時間殺手,大家最熱衷的事情就是刷人人,身邊的同學也是如此,考試前大家說的最多一句話就是“為了好好復習,我把人人卸了”,但過不了多久便又裝上了,要不然總感覺自己與世界隔絕了。
只是那個時候,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提起一個同學,當別人問到我認不認識的時候,我只能尷尬地回答說“我有他人人”。
微信致命一擊
在我看來,微信的出現(xiàn),對于人人來說的確是致命一擊。
我開始用微信還是比較晚的,因為最初的微信光安裝包就需要20多MB,裝上它我那小三星就只能保持黑屏狀態(tài)了。直到我身邊的人都開始用起了微信,我的手機也換成了一塊稍好一些的國產安卓機。
自從有了微信之后我發(fā)現(xiàn)人人被打開的機率明顯變少了,原因是我在微信上已經看到了同學的動態(tài),知道了他(她)今天干了什么,心情怎樣,也成功互動了,我為什么要再去人人上看一遍?更何況,同樣的內容朋友也不會再發(fā)到人人上。
而且微信上還有我的校外朋友,我的家人,簡直是一切盡在掌握,我還用人人干嘛?其實這就是身邊很多朋友選擇微信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人人曾經還有另一個名字是“校內”,其主要是基于校內關系而建立的,“學校”就是一個找同學的地方,有個段子說“上同學,找人人”,這種校內關系在畢業(yè)之后很容易斷裂,想一想畢了業(yè)的你的學長學姐上次在人人上回復你是什么時候?什么樣的產品才是好的產品,當然是能夠解決用戶的難題,滿足其本質需求的產品,社交網絡就是用來解決用戶的社交問題的,現(xiàn)在問題解決一半你撒呀不管了,那用戶不得自尋他路嗎?
恰好微信在這時候出現(xiàn)了,將在校期間的同學關系及時轉為社會關系增加了關系維持的籌碼。因此很多大三,研二的學生率先選擇微信去延伸他們的社交。
于是我的人人上也慢慢看不到同級同學的狀態(tài)了,越來越多的是學弟學妹們,直到后來,不知道是我快要畢業(yè)了,還是人人不行了,連學弟學妹的狀態(tài)都不經常看到了。
如果說,我那時候剛上大學是因不得不選人人來認識校友的話,那么現(xiàn)如今有了微信,對于那些還沒踏進大學校門的孩子們來說,人人可能真的在他們眼里成了古董一樣的存在。
自產內容不足,沒得可分享
我們?yōu)槭裁匆萌巳?,就是想通過與好友的互動交流去加強與好友之間的關系。通過瀏覽好友的原創(chuàng)內容,好友之間能更好的了解、關注、溝通、學習??墒乾F(xiàn)在人人網上充斥著不知從哪摘來的勵志故事、心靈雞湯還有在微博上傳爛了的段子,我要看這些有牛逼的專門網站可以選擇,我為什么來人人上看這些魚龍混雜的東西呢?
后來學著用Twitter之后看到一個圖片,大意是Twitter在最上面把嚼過的東西吐給微博,微博嚼過之后又吐給人人,頓時感覺明白了些什么。
人人缺少好的內容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好的運營,任何社交平臺都不會缺少好內容的生產者,而人人作為中國大學生們最常用的社交網絡,更是不乏好的內容源,但是在人人上,大家沒有生產內容的欲望。反觀知乎,知乎的運營很多都是運營者來提問題,甚至是回答問題,然后帶起氛圍來,引起更多的用戶去提問和回答,形成了一個很好地內容生產的模式,反而深受身邊不少同學喜歡。因此在這一點上,可以說人人的運營是失敗的。
另外,人人本身就是虛擬社交關系與現(xiàn)實社交關系的高度重合,你人人的好友就是你現(xiàn)實的朋友,所以也抑制了很多人生產內容的欲望,畢竟中國人還是矜持的,更多的時候不愿意在熟人面前過多地表現(xiàn)自己。我在人人上實名發(fā)狀態(tài)的時候,總會擔心身邊人因此產生的看法,更不用說寫什么東西了。
突然想起了《黑鏡》當中虛擬丈夫的那個故事,人在實名社交網絡上總是更愿意表現(xiàn)自己溫和謙遜的一面,而非彰顯個性。
錯誤的商業(yè)化,忽略用戶的個人感受
講一個本人的親身經歷,有一次在圖書館看見一位“翩翩佳公子”式的帥哥,趁人家吃飯的空檔,翻了人家的書偷看了名字,接下來順理成章的就想要看一下人人。可是,心中有一擔憂,若是人家也對我有意思,早已把我的音容笑貌刻入腦海,也偷偷的留意我的姓名,萬一讓他發(fā)現(xiàn)來訪者中有我豈不是顯得我很不矜持,這時候就怨念人人沒有“雁過不留痕”的功能。
玩笑歸玩笑,這個例子正好道出了人人VIP服務的“陰謀”。人人推出的VIP增值服務,一個功能就是可以無痕看人家的主頁, 但問題是社交首先應該保證的是私域和公共空間的完整性, 我有權限控制我的隱私, 比如我看過誰的主頁, 但人人卻把你個人主頁的瀏覽量作為了一個重要的參數(shù), 讓用戶去比拼主頁瀏覽量, 其實完全就是忽略了用戶個人感受的實情, 很多用戶其實并不希望這樣,也不希望被別人關注,更不希望自己看了別人的主頁還被人知道, 人性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窺私欲, 結果你把窺私欲的遮羞布給摘掉了。
當然,我身邊似乎也沒有多少人因此選擇購買VIP服務,畢竟大家已經不是玩QQ空間的年紀了。
后記:
和姑娘聊的時候,我順手查了查她上學的這段時間(11年——15年)里人人的一些公開數(shù)據(jù),股價從上市初的16.8美元到如今的2.58美元,百度指數(shù)從高點的27萬跌至4萬5。在App Annie的iOS下載數(shù)據(jù)圖中,人人從社交分類前10、總榜前100,一路下滑到了社交分類20名開外、總榜300名的地步。
聊至最后,我又一次打開了許久不上的人人,看到那句“2億人都在用的手機娛樂社區(qū)”,我想了想還是選擇了退出、卸載,同樣的動作我在大學期間也重復過多次,只是這一次我很難找到動力再一次重新安裝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