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的成語接龍
他一心以為劍從哪里落下去,就從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認識同客觀事實不一致,結果自然只有失敗。知道有哪些刻舟求劍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刻舟求劍的成語接龍,供大家參考。
一、刻舟求劍含義
刻舟求劍(kè zhōu qiú jiàn),漢語成語,比喻人的眼光未必與客觀世界的發(fā)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該成語由《呂氏春秋·察今》中記述的一則寓言演變而來。
二、刻舟求劍典故
戰(zhàn)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滑落江中,他趕緊伸手去抓,可惜為時已晚,寶劍已經(jīng)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個記號,并且對大家說:“這是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p>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何要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楚人撈了半天,始終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從這里掉下去的嗎?我還在這里刻上了記號,現(xiàn)在怎么會找不到呢?”
聽他這么一說,那些人紛紛大笑起來,說道:“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會隨船移動,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劍呢?”
劍落水中只會沉底,這是普通常識。船走遠了,還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劍,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靜止的,劍沉水底,在船的落劍處刻上記號順著記號下水找劍,自然有可能找到。無奈劍沉水底就不動了,船卻在不斷移動。這個客觀事實沒在求劍的人的頭腦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為劍從哪里落下去,就從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認識同客觀事實不一致,結果自然只有失敗。用這樣一個比喻來諷刺死抱著教條的人,非常有力。
三、刻舟求劍成語接龍
刻舟求劍 --> 劍戟森森 -->森羅萬象 -->象煞有介事 --> 事預則立 --> 立此存照 --> 照葫蘆畫瓢 --> 瓢潑大雨 --> 雨打風吹 --> 吹灰之力 --> 力倍功半 --> 半籌莫展 --> 展翅高飛 --> 飛蛾撲火 --> 火耕流種 -->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 豆蔻年華 -->華而不實 -->實繁有徒 --> 徒子徒孫 --> 孫康映雪 -->雪上加霜 -->霜露之感 --> 感恩戴德 --> 德薄能鮮 --> 鮮車怒馬 -->馬面牛頭 -->頭上安頭 -->頭上末下 -->下車伊始 -->始末緣由 -->由衷之言 --> 言不及義 --> 義憤填膺 --> 膺箓受圖 --> 圖謀不軌 --> 軌物范世 --> 世態(tài)炎涼 --> 涼了半截 --> 截長補短 --> 短吃少穿 --> 穿紅著綠 --> 綠暗紅稀 --> 稀奇古怪 --> 怪聲怪氣 --> 氣宇軒昂 --> 昂昂自若 --> 若存若亡 --> 亡羊得牛 --> 牛角書生 --> 生搬硬套
刻舟求劍的成語接龍相關文章:
★ 刻舟求劍成語接龍
★ 六年級成語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