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方式抒情與議論的區(qū)別
在記敘中抒情、議論是學習重點,但是在具體句子中,區(qū)分抒情和議論這兩種表達方式卻有點難度。下面就讓學習啦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語文中抒情與議論兩種表達方式的區(qū)別于聯(lián)系吧,希望大家喜歡。
“多么美好的一天呀”如果用嘆號,是抒情,如果是句號,則是議論。為什么呢?這就是說,分辨表達方式必須結(jié)合語境。因為表達方式是互相結(jié)合的,是為表達感情服務(wù)的,那么,抒發(fā)不同的的感情決定了表達方式的不同。
先說抒情:
抒情有兩種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濃烈。
直接抒情有以下幾種方式:
1、呼告式:情到深處,常常難以自禁,忍不住大聲呼告:"祖國啊,母親!""我愛你,中國!"
2、 頓悟式:法國作家都德《最后一課》中的小弗朗士在上學路上,看到鎮(zhèn)公所布告牌前有很多人圍觀,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當他走進教室以后,才慢慢明白:祖國淪陷了!這時,作家寫到:"啊,那些壞家伙,他們貼在鎮(zhèn)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以頓悟式的直抒胸臆,表達萬分難過的心情。
3、反復式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實在是太多,太多。"采用反復式語句,抒發(fā)"我"對北京大學的一往情深。
間接抒情有三種方式:
1、借景抒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fā)感情,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過兩次寫景表現(xiàn)人物心情:"我們上了輪船,離開錢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表現(xiàn)人物歡快興奮的心情;“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表現(xiàn)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
2、詠物抒情 (托物言志):在文中把"物"作為主體對象來寫,而不是作為一般景物點綴其間,作者往往以濃墨重彩極力鋪寫某物,使其賦予某種象征意義和豐富的涵。冰心的《紙船--寄母親》就是很好的例子。
3、敘事抒情:寓情于事,在敘述中抒發(fā)感情。魏巍在《我的老師》中,便是通過敘寫蔡老師在課內(nèi)教我們讀詩,在課外教我們跳舞,帶領(lǐng)我們觀察蜜蜂等事例,抒發(fā)"我"對老師的愛戴之情。
再看議論:
所謂議論就是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和評論來直接表明觀點和態(tài)度的文字,它是議論文的主要表達方式。在文章中,議論常常從敘述或說明中生發(fā)出來,同時又去深化敘述或說明的內(nèi)容。議論常常緣事而發(fā)?;蚋杏|,或啟示,或褒或貶,是非曲直皆為議論。
議論的筆法多種多樣:
1、評述性議論。
針對某人某事某物,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闡明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或肯定、贊揚、或否定、批判,態(tài)度明朗,色彩鮮明。魯迅的《藤野先生》,開篇便描述清國留學生留著長辮扭脖子的丑態(tài),結(jié)尾一句"實在標致極了"便是評述性的議論。作者以犀利的語言辛辣地諷刺了清國留學生的不學無術(shù)、附庸風雅。這種議論方式有較強的針對性。
2、哲理性議論。
語言含蓄,見解獨到,令人深思,這種議論方式往往具有啟發(fā)性。魯迅先生在《故鄉(xiāng)》的結(jié)尾處寫到:"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含蓄雋永,讓人回味無窮。
3、抒情性議論。
議論的語言是理性思維的結(jié)果,因而也許少了一份靈氣和生動,儼然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其實,議論也是講究文筆的,也是形象的。上文中所說魯迅的《故鄉(xiāng)》,便是將抽象的"希望",比作形象可感的"路",因而生發(fā)議論,形象生動。議論中飽含著濃郁的情感色彩,便賦予議論以強烈的抒情性。魏巍寫《誰是最可愛的人》選用三個典型事例表現(xiàn)志愿軍戰(zhàn)士的"可愛"之處,作者在敘述每一件生動感人的事例之后,不失時機,以抒情的筆調(diào),議論生友,一唱三嘆,既承上啟下,又點明主旨。
猜你喜歡
1.什么是表達方式
5.演講的分類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