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眼睛最大的動物
世界上眼睛最大的動物
大王烏賊它們的眼睛大得驚人,直徑達35 厘米左右;吸盤的直徑也在8 厘米以上。下面讓下邊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大王烏賊
通常棲息在深海地區(qū),主要產(chǎn)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身長估計約20米,是目前已知第二大型的軟體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之一。2013年1月初,日本NHK電視臺和美國探索頻道首次拍攝到了大王烏賊在深海中游動的景象。拍攝小組乘潛水器下潛到北太平洋630米的深海中,在那里拍攝到了這只長3米的大王烏賊。這是世界上首次在深海拍攝到大王烏賊的動態(tài)影像。
形態(tài)特征
大王烏賊是世界上已知體型最大的無脊椎動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烏賊(第一大是巨槍烏賊,也就是大王酸漿魷,一般比大王烏賊大2-3米,多的則4-5米),身體18---20米之間。一般幼年的大王烏賊體長8---10米,成年的大王烏賊可長達20米,最大的大王烏賊能長到80米甚至更長,重達50噸。它們的眼睛大得驚人,直徑達35 厘米左右;吸盤的直徑也在8 厘米以上。大王烏賊生活在深海,白天在深海中休息,晚上游到淺海覓食,以魚類為食,能在漆黑的海水中捕捉到獵物。它經(jīng)常要和潛入深海覓食的抹香鯨進行殊死搏斗,抹香鯨經(jīng)常被弄得傷痕累累,不過在抹香鯨的胃里曾發(fā)現(xiàn)過大王烏賊的殘跡。人們還沒有見到過呆在棲息地的大王烏賊。人們只能通過死亡或受傷后漂浮到海面或被海水沖到岸邊的那些大王烏賊了解到這類動物的一些信息。身體圓錐形,后部陡然瘦狹,胴長約為胴寬的4倍,體表具大小相同的近圓形色素體。肉鰭短,鰭長約為胴長的1/3,兩鰭后部相接略呈桃形,無前期垂,鰭與外套相連??谀みB接肌絲與第四對腕背緣相連。第1腕較短,其他3對腕較長,長度相近,腕式一般為3˃2˃4˃1;第2-4腕長約為胴長的4/5,腕吸盤兩列,吸盤內(nèi)角質(zhì)環(huán)具齒;雄性第4對腕莖化,頂部吸盤特化為兩行肉突。觸腕十分延長,約為腕長的2.5-4倍;觸腕穗細長,吸盤4列,可分成明顯的腕骨部、掌部和指部;掌部中間兩列吸盤擴大,吸盤具尖齒;腕骨部具密集的吸盤簇,吸盤6-7列,其間點綴半球形球突;觸腕柄具成對交替排列的吸盤和球突,由近及遠排列漸密。內(nèi)殼披針葉形,葉軸粗,葉軸邊肋細,內(nèi)殼后端具中空的狹縱菱形尾椎。無發(fā)光器。最大胴長6m,總長多為6-12m,最長20m。最大體重1000kg。
生活習(xí)性
大王烏賊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體長約20米左右,重約2-3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棲息水層廣泛,不屬于典型的深海種類,主要生活水層為200-400m,在200m以內(nèi)的大陸架水域有一定范圍的垂直移動。稚魚和成體是抹香鯨的重要餌料,稚魚亦是中層魚類(如:黑等鰭叉尾帶魚和帆蜥魚)的捕食對象。大王烏賊以其他頭足類(如帆烏賊和柔魚)以及小型魚類為食。
大王烏賊是大洋性頭足類中游泳能力較弱的種類之一,其漏斗鎖簡單平直,噴水能力弱,鰭小,劃水能力不大。大王烏賊的頭部、胴部和腕部肌肉中的氨離子濃度較高,氨離子比重略小于海水,因此能獲得較大的浮力。大王烏賊體表,特別是背部的色素細胞很發(fā)達,甚至內(nèi)臟表面也有暗紅色的色素沉淀。體表色素細胞的膨脹和收縮,使體色迅速改變,成為大王烏賊的一種保護適應(yīng)性。
種群分布
大王烏賊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深海水域。世界范圍內(nèi)都有分布,其分布區(qū)域與大陸架和島嶼相關(guān)。在北大西洋(尤其是紐芬蘭、挪威、北海、大不列顛群島、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南大西洋南非水域。北太平洋日本周邊水域,東南太平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周邊水域,環(huán)南太平洋水域等都有分布。在熱帶和極地高緯度海域很少有分布。
發(fā)現(xiàn)歷史
自古以來,世界各國的漁夫和水手們中間就流傳著可怕的海中巨怪的故事。在傳說中,這些海怪往往體形巨大,形狀怪異,甚至長著七個或九個頭。其中最著名的當(dāng)屬1752年卑爾根主教龐畢丹在《挪威博物學(xué)》中描述的“挪威海怪”,只是挪威海怪描述的是巨型章魚,不是烏賊。據(jù)說,“它背部,或者該說它身體的上部,周圍看來大約有一哩半,好像小島似的。……后來有幾個發(fā)亮的尖端或角出現(xiàn),伸出水面,越伸越高,有些像中型船只的桅桿那么高大,這些東西大概是怪物的臂,據(jù)說可以把最大的戰(zhàn)艦拉下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