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有哪些方式及內涵特點
教學理念是對認識的集中體現(xiàn),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tài)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教學理念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教學理念的簡介
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后,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但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fā)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也是科學。即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于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
有效教學的,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fā)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教學理念的方式
1、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首先,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發(fā)展是全面的發(fā)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fā)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fā)展上。
2、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于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3、關注可測性和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檢測教師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簡單地說量化就是好的、科學的。應該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業(yè)成就與教師的工作表現(xiàn)。因此,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于量化。
4、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每一個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5、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決策,并不要求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
教學方法的內涵特點
1、 中外對教學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于時代的不同、社會背景、文化氛圍的不同、研究者研究問題的角度和側面的差異,使得中外不同時期的教學理論研究者對“教學方法”概念的界說自然不盡相同。
2、 教學方法不同界定之間的共性
教學方法要服務于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要求。
教學方法是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行為的體系。
3、 教學方法的內涵 重點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數(shù)學理念的教學理念
1.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首先,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發(fā)展是全面的發(fā)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fā)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fā)展上。
2.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于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3.關注可測性和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檢測教師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簡單地說量化就是好的、科學的。應該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業(yè)成就與教師的工作表現(xiàn)。因此,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于量化。
4.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每一個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5.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決策,并不要求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
看過“教學理念的方式”的人還看了:
5.關于教育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