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基礎知識
湖南基礎知識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因大部分區(qū)域處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nèi)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guān)于湖南知識的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湖南的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湖南省位于江南,屬于長江中游地區(qū),地處東經(jīng)108°47′~114°15′,北以濱湖平原與湖北接壤。省界極端位置,東為桂東縣黃連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縣韭菜塘,南起江華瑤族自治縣姑婆山,北達石門縣壺瓶山。東西寬667千米,南北長774千米。
地形
湖南地勢屬于云貴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嶺山地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
湘西有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山勢雄偉的武陵山、雪峰山盤踞,是湖南省東西交通的屏障。雪峰山從城步苗族自治縣至益陽境內(nèi)是資水和沅水的分水嶺,是湖南省東、西自然條件的分界線。
湘南有南嶺山脈,峰頂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向東西方向延伸,是長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山間盆地較多,谷地為交通要道。
湘東有幕阜山、連云山、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等山,海拔一般為500-1000米,均為東北—西南走向。湘中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臺地廣布。這些盆地多為河谷溝通,并有河流沖積平地。
湘北為洞庭湖及湘、資、沅、澧四水尾閭的河湖沖積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
全省東、西、南三面山地環(huán)繞,逐漸向中部及東北部傾斜,形成向東北開口不對稱的馬蹄形。省內(nèi)大于海拔2000米高點的分布與地勢總特點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東、南、西三面的山地之中。炎陵縣的神農(nóng)峰(酃峰)是省內(nèi)地勢的最高點,峰頂海拔2122.35米。東南部有桂東縣的八面山,峰頂海拔2042米。湘南有道縣的韭菜嶺,峰頂海拔2009米。西南部有城步縣的二寶鼎,峰頂海拔2024米。西北部有石門縣的壺瓶山,峰頂海拔2099米。湖南地勢的最低點,是臨湘縣的黃蓋湖西岸,海拔只有24米,與省內(nèi)最高點相差2000米左右。
地貌
湖南全省可劃分為六個地貌區(qū):湘西北山原山地區(qū)、湘西山地區(qū)、湘南丘山區(qū)、湘東山丘區(qū)、湘中丘陵區(qū)、湘北平原區(qū)。地貌按成因可分為:以流水地貌為主,占全省總面的64.76%,巖溶地貌次之,占25.97%;湖成地貌最小,僅占2.88%,水面積占6.39%。按組成物質(zhì)(不含水域)分沉積巖(包括砂質(zhì)巖、碳酸鹽巖、紅巖、第四紀松散堆積物)地貌為主,占全總總面積的57.75%;變質(zhì)巖類地貌次之,占24.99%;巖漿巖類地貌,僅占8.87%。按海拔高度(含水域)分,以300米以下地貌為主,占全省總面積44.27%;300米到500米地貌次之,占22.58%;500-800米地貌占18.43%;800米以上地貌占11.72%。按形態(tài)分,山地(含山原)占全省總面積51.22%,丘陵占15.40%,崗地占13.87%,平原占13.11%,水面占6.39%。全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為主,合占總面積的66.62%。
水文
湖南省河網(wǎng)密布,流長5千米以上的河流5341條,總長度9萬千米,其中流域面積在55000㎞²以上的大河11117條。省內(nèi)除少數(shù)屬珠江水系和贛江水系外,主要為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水及其支流,順著地勢由南向北匯入洞庭湖、長江,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洞庭湖水系。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也是長江七大支流之一;洞庭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湖泊,跨湘、鄂兩省。
氣候
湖南為大陸性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具有三個特點:第一、光、熱、水資源豐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第二,氣候年內(nèi)變化較大。冬寒冷而夏酷熱,春溫多變,秋溫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氣候的年際變化也較大。第三,氣候垂直變化最明顯的地帶為三面環(huán)山的山地。尤以湘西與湘南山地更為顯著。湖南年日照時數(shù)為1300-1800小時,湖南熱量豐富。年氣溫高,年平均溫度在15-18℃之間。湖南冬季處在冬季風控制下,而東南西三面環(huán)山,向北敞開的地貌特性,有利于冷空氣的長驅(qū)直入,故一月平均溫度多在4-7℃之間,湖南無霜期長達260-310天,大部分地區(qū)都在280-300天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間,雨量充沛,為我國雨水較多的省區(q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