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科知識大全
對于文學(xué)常識你了解多少呢?豐富的文學(xué)常識對于寫作也是很有幫助的,那你知道有什么百科知識嗎?這里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中國百科知識大全,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了解。
中國百科知識大全
1. 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史記
3.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 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
6. 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 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jīng)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 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 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 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 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 樂府雙璧:木蘭詞 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
.. 17. 史學(xué)雙璧:史記 資治通鑒
18. 二拍:初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 杜牧
20. 中國現(xiàn)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
24. 三王:夏禹 商湯 周公
25. 三山:蓬萊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釋 道
27. 三公:周時,司馬 司徒 司空
西漢,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師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岳陽樓 武昌黃鶴樓 南昌滕王閣
31. 歲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fēng)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 殿試三鼎甲:狀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國三大國粹:京劇 中醫(yī) 中國畫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馮夢龍)
37. 儒家經(jīng)典三禮:周禮 儀禮 禮記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關(guān)吏
39. 三別: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
農(nóng)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
42. 巴金“愛情”三部曲:霧 雨 電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 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 戰(zhàn)國策
45. 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 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學(xué)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50. 第一部文學(xué)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51. 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鐘嶸的《詩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xué)術(shù)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53. 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54. 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中國人不可不知的知識
【四大名繡】蘇繡〖蘇州〗、湘繡〖湖南〗、蜀繡〖四川〗、廣繡〖廣東〗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
【四大名花】
牡丹〖洛陽〗
水仙〖福建漳州〗
菊花〖浙江杭州〗
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
西湖龍井〖浙江杭州西湖區(qū)〗
碧螺春〖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信陽毛尖〖河南信陽車云山〗
君山銀針〖湖南岳陽君山〗
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云山〗
黃山毛峰〖安徽歙縣黃山〗
祁門紅茶〖安徽祁門縣〗
都勻毛尖〖貴州都勻市〗
鐵觀音〖福建安溪縣〗
武夷巖茶〖福建崇安縣〗
中國人易誤解的高中文學(xué)常識
“豐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來指的是沒有文字的豎石或樁,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宮廟前以觀日影、辨時刻?!秲x禮?聘禮》曾說:“上當(dāng)碑南陳”,鄭玄的注釋就是:“宮必有碑,所以識日影,引陰陽也”。二是豎于宮廟大門內(nèi)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圓孔,施轤轆以繩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現(xiàn)在工地上上樓板所用的叼板機(jī)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時往往用大木來引棺入墓,這大木的特定稱呼就是“豐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漢代以后才改用石頭。
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用豐碑來牽引自己的棺材,《周禮》有云:“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彼^“公室視豐碑”,就是公室成員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壙的四周,上設(shè)轆轤,用以下棺于壙。該規(guī)格本來為天子之制,后來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對于豐碑的使用范圍仍然有著嚴(yán)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親去世之后,公輸般勸說季康子用豐碑來下棺,結(jié)果就遭到了別人的一番挖苦(事見《周禮?檀弓》)。
顯然,所謂的豐碑在當(dāng)時的語境之下,就是一種特殊的葬禮規(guī)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來發(fā)展到公室成員,再往后發(fā)展到諸侯亦可用。后人沿襲了此種習(xí)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學(xué)著用起了“豐碑”,他們在自己親人的墳前立起了石頭。只是他們忘了原來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記了碑最原始的功能。所以,后來有人開始在光禿禿的石頭上開始刻字記錄父輩的功績,這就是今天我們見到的墓碑。從某種意義上說,武則天的無字碑倒是歪打正著,有點符合古禮的要求。除此之外,其他人就顯得有些東施效顰了。
“勞燕”最慣是“分飛”
第一次見到“勞燕”這個詞是多年之前,那時,高考在即的我們是如此惴惴不安而又憂郁感傷。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每一個少年心里充滿了莫名其妙的情緒。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有一天,教室的黑板突兀出現(xiàn)的“勞燕紛飛”四個字一下子就深深打動了我。該畢業(yè)了,我們這群“辛勞的燕子”將被高考驚起,紛紛飛去,落下一地羽毛。
后來我飛到了一所大學(xué)的中文系,當(dāng)讀到“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的詩句時,我才知道了自己從前的誤讀。
原來,“勞燕”代指伯勞和燕子兩種鳥類,“勞”是伯勞的簡稱,和“辛勞”無關(guān)?!皠凇焙汀把唷狈謩e朝不同的方向飛去,因此,它們的姿勢是“分飛”而不是“紛飛”。
伯勞俗稱胡不拉,是食蟲鳥類。大都棲息在丘陵開闊的林地,為我國較為常見的鳥類。因為較常見,所以也就被寫進(jìn)了詩里。和伯勞一起走進(jìn)詩里還有燕子。譬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這樣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勞飛燕各西東?!?/p>
當(dāng)伯勞遇見了燕子,二者就相互完成了身份的指認(rèn),共同構(gòu)成了全新的意思,在傳統(tǒng)詩歌的天空下,伯勞匆匆東去,燕子急急西飛,瞬息的相遇無法改變飛行的姿態(tài),因此,相遇總是太晚,離別總是太疾。東飛的伯勞和西飛的燕子,合在一起構(gòu)成了感傷的分離,成為了不再聚首的象征。
因此,“分飛”是“勞燕”最常見的姿態(tài),天空沒有留下勞燕的影子但“勞”和“燕”曾經(jīng)飛過,曾經(jīng)朝著不同的方向飛過。
“五毒”原來是良藥
“五毒俱全”,這是一個所有中國人都會用的詞。一個人如果稱得上“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稱“死有余辜”。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卻一直存在很大爭議,堪稱眾說紛紜。有人認(rèn)為是“吃、喝、嫖、賭、抽”,有人認(rèn)為是“坑、蒙、拐、騙、偷”,有人認(rèn)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義上的“五毒”卻和這些沒有任何關(guān)系。
真正意義上的“五毒”是指五種主治外傷的五種藥性猛烈之藥?!吨芏Y?天官》說:“凡療傷,以五毒攻之?!边@里的“五毒”就是石膽、丹沙、雄黃、礐石、慈石。在這五種藥材中,石膽主金創(chuàng)、諸邪毒氣,丹沙主身體五臟百病,雄黃主鼠瘺,慈石主周痹風(fēng)濕。一般認(rèn)為,所謂的“五毒”并不是每種藥材都有劇毒,譬如丹沙、慈石并無太大毒性,但是五種藥材通過加工之后合成,其藥性就極其酷烈。具體的作法是:將這五種藥材放置在坩堝之中,連續(xù)加熱三天三夜,之后產(chǎn)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藥。此藥涂抹患處,據(jù)說有相當(dāng)?shù)寞熜А:茱@然,“五毒”之名雖然張牙舞爪,面目猙獰,但卻有救人性命的效能。說是五毒,卻可以毒攻毒,最后卻成了五味良藥。
“倒”的只能是“楣”
“倒楣”當(dāng)然不是好事,但更令人尷尬的是,很多人誤把“倒楣”作“倒霉”。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誤用,其原因就在于不知道“倒楣”一詞的真正來歷。
“倒楣”一詞出現(xiàn)的歷史并不太長。據(jù)考證,該詞大約出現(xiàn)在明朝后期。明朝因襲自隋唐以來的科舉取士制度,科舉成為當(dāng)時讀書人出人頭地的唯一門路。因此,科場之內(nèi)的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雖然明朝有相對完善的監(jiān)考制度,但照樣無法阻止甚囂塵上的作弊之風(fēng)。一般的讀書人要想在科考中有所斬獲就顯得甚為不易。為了求個吉利,在臨考之前,有考生的家庭一般都會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桿,以此為考生打氣壯行,時人稱這根旗桿為“楣”。
依據(jù)當(dāng)時的慣例,揭榜之時,誰家的學(xué)子榜上有名,原來自家門前的旗桿可以照豎不誤,如果不幸失利,該考生的家人往往就會把自家的旗桿放倒撤去,叫做“倒楣”。后來,這個詞被愈來愈多的人用于口語和書面,直到現(xiàn)在。在運用這個詞語過程中,人們常把這兩個字寫作“倒眉”或“倒霉”,這當(dāng)然是由于不懂得它的來源的緣故。
“衣冠禽獸”原是褒義
“衣冠禽獸”一語來源于明代官員的服飾。據(jù)史料記載,明朝規(guī)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具體的規(guī)定是: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云雁,五品繡白鷴,六品繡鷺鴛,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鸝,九品繡鵪鶉。
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所以,當(dāng)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贊語,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quán),政治腐敗。文官武將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視其為匪盜瘟神,于是,“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老百姓對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文武官員稱其為“衣冠禽獸”。其貶義之稱,最早見于明末陳汝元所著《金蓮記》一書。清代以后,“衣冠禽獸”一語遂用做貶義,泛指外表衣帽整齊,行為卻如禽獸的人,比喻其道德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