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課程標準解讀最新
勞動,是一項傳統(tǒng)美德,讓孩子認識到勞動的含義是十分重要的,關于勞動課程標準你們知道是什么嗎?下面給大家分享勞動課程標準解讀最新,歡迎閱讀!
勞動課程標準解讀
勞動教育的一般作用,就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學以致用”。而且,勞動教育也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緊密相關,密不可分。
通過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勞動的價值觀,就是“德育”;讓孩子們思考勞動的原理與奧秘,改進與提升勞動效率時,勞動教育就成為智育;勞動教育可達到強健體魄、增強體能的作用時,勞動教育就是體育;當我們引導孩子們發(fā)揮聰明才智去設計關于勞動的美的成果時,勞動教育就是美育。這意味著,勞動教育不是獨立、孤立的,而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
勞動教育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高度重視,那在具體的操作中,就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應該有更加深入的思考,讓勞動教育既有“勞動”又有“教育”,而這,才應該是勞動教育的最終落腳點。
小學勞動教育的基本目標
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掌握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正確使用常見勞動工具,增強體力、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具備完成一定勞動任務所需要的設計、操作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
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領會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內涵與意義,繼承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敬業(yè)奉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弘揚開拓創(chuàng)新、砥礪奮進的時代精神。
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能夠自覺自愿、認真負責、安全規(guī)范、堅持不懈地參與勞動,形成誠實守信、吃苦耐勞的品質。珍惜勞動成果,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杜絕浪費。
各國勞動課都重教烹飪
“勞育”在各國都是重要的人生必修課之一。英國是較早將勞動課納入中小學課堂的國家之一。早在19世紀40年代,隨著英國對下層民眾健康關注度的提高,家政課程就被納入初等教育系統(tǒng),但初衷只是“為來自較低社會階層的女孩提供烹飪技能培訓,以便為她們將來從事家政工作或成為家庭主婦做準備”。
1870年英國教育法出臺,烹飪、縫紉、木工和金屬加工等實踐活動被納入學校課程,此后,包括烹飪、縫紉、洗衣服在內的家政課成為女孩必須修習的課程。1892年,烹飪課程在《公立小學管理條例》中正式確立,一直持續(xù)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
1990年,英國國家課程開始實施,將之前作為獨立課程的木工、金屬加工、家政、紡織等統(tǒng)一歸入“設計與技術”科目。在這一階段,由于對是否開展實用教學沒有明確規(guī)定,所以很多課程偏向于設計與工藝,實用性減弱。
為了解決肥胖問題,英國2008年發(fā)起了“烹飪執(zhí)照”項目,使烹飪教學實踐再度受到重視?!芭腼儓?zhí)照”項目圍繞基本的烹飪技巧、飲食與營養(yǎng)、食品安全與衛(wèi)生、消費意識四項關鍵能力展開,旨在讓青少年在烹飪營養(yǎng)餐的實踐中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該項目從2008年9月開始,內容是向11歲至14歲的學生提供至少16小時的烹飪體驗,3小時關于飲食與營養(yǎng)的學習,以及5小時的在線差異化互動教學。盡管這一項目的本意并非取代食物技術教學,但事實上“烹飪執(zhí)照”項目已成為中學實用教學的主要形式。由于政策變化導致資金短缺、合格教師缺乏等問題,這一項目只維持了3年。
2013年,英國開始實施的《國家課程綱要》,將烹飪實操與營養(yǎng)、設計等理論結合起來,正式納入國家課程體系。其中要求:“作為食物工作的一部分,學生應該學習如何烹飪并掌握營養(yǎng)和健康飲食的原則。激發(fā)學生對烹飪的熱愛,將為學生打開人類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之門。烹飪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它能使學生在現在和以后的生活中以經濟的方式養(yǎng)活自己和他人。”這是英國政府首次以國家課程文件的形式明確烹飪課程的地位與作用,次年9月,“烹飪與營養(yǎng)”課程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11歲至14歲的學生每周有1小時的烹飪課程,旨在提高烹飪教育和學校食品質量,并促進學生在14歲時至少能夠獨立完成20種菜肴的烹飪,同時鼓勵孩子在家里參與或獨立做飯。此外,烹飪技能還與升學掛鉤,考試不及格的,需補考通過后才能畢業(yè)。
德國也是歐洲勞動教育發(fā)展最具代表性的國家之一。20世紀初期,著名教育改革家凱興斯泰納正式提出“勞作學校”的概念,核心思想是促進學生“精神的發(fā)展,道德的適應力和工作本領”,他強調“應把勞動職業(yè)技能培訓和公民精神的道德教化合二為一”。20世紀60年代,德國首次正式將勞動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引入學校,這也標志著該國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正式誕生。隨后,教育部門明確提出,7至10年級必須開設勞動課程。課時安排通常為每周2至3節(jié)必修課,感興趣的學生每周還可以再增加選修課,勞動課程包括家政、技術、經濟、職業(yè)規(guī)劃四個領域。小學階段的勞動課一般被稱為“常識課”,除了培養(yǎng)學生對于自然環(huán)境、日常生活、科學技術領域的興趣外,還幫助他們初步了解自然、社會生活,掌握獨立生活的基本常識與生活技能,比如編織、木工、手工制造陶器等。
為了使學生獲得勞動經驗和職業(yè)體驗,德國中小學還與一些工廠、商店、餐廳等建立聯(lián)系,建設了一大批勞動教育實訓基地。學生一方面需要去基地進行考察活動,另一方面還要跟隨專業(yè)人士完成一段時間的實習,以便了解不同職業(yè)、工種的具體內容、生產流程,掌握操縱設備的基本技能等。除了面向未來職業(yè)選擇的企業(yè)實踐活動,家政勞動也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比如學生參觀面包店時,要跟隨專業(yè)師傅學習選擇面粉、制作面包的一些基本技能。
日本孩子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體驗勞動,進行手工制作等,到了小學后,還會學習生活和家庭相關的課程,生活是207課時,家庭是115課時,統(tǒng)稱為“家政課”。日本《學校教育法》設定了8個目標,基本每條都與家政課程有關系。例如“對于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等,培養(yǎng)基本的理解和技能”“培養(yǎng)健康、安全、幸福生活所需的習慣,促進身心的協(xié)調發(fā)展”等。家政類課程會講解如何切菜、烹飪,如何購買食材,進行垃圾分類、縫補修改衣服、整理家務、蔬菜栽培等。大部分小學還有專門飼養(yǎng)動物的場所,在獸醫(yī)的指導下,學生和教職員進行動物的喂食、換水等飼養(yǎng)工作,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勞動技能,還萌生出責任感、愛護生命等健康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