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鴉膽子種植技術
廣西鴉膽子種植技術
鴉膽子,又名老鴉膽、鴉膽、苦榛子、苦參子、鴉蛋子、鴨蛋子、鴨膽子、解苦楝、小苦楝。拉丁文名Brucea javanica.為苦木科、鴉膽子屬植物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全株均被黃黃色柔毛。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鴉膽子的栽培技術,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鴉膽子的栽培技術
鴉膽子小枝具有黃白色皮孔。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通常7,對生,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偏斜,邊緣具三角形粗鋸齒,上面疏被、下面密彼伏柔毛,脈上尤密。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狹長,生于海拔950~1000m的石灰山疏林中。鴉膽子在中國主要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鴉膽子的形態(tài)特征
鴉膽子灌木或小喬木;嫩枝、葉柄和花序均被黃色柔毛。葉長20-40厘米,有小葉3-15;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0(-13)厘米,寬2.5-5(-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通常略偏斜,邊緣有粗齒,兩面均被柔毛,背面較密;小葉柄短,長4-8毫米?;ńM成圓錐花序,雄花序長15-25(-40)厘米,雌花序長約為雄花序的一半;花細小,暗紫色,直徑1.5-2毫米;雄花的花梗細弱,長約3毫米,萼片被微柔毛,長0.5-1毫米,寬0.3-0.5毫米;花瓣有稀疏的微柔毛或近于無毛,長1-2毫米,寬0.5-1毫米;花絲鉆狀,長0.6毫米,花藥長0.4毫米;雌花的花梗長約2.5毫米,萼片與花瓣與雄花同,雄蕊退化或僅有痕跡。核果1-4,分離,長卵形,長6-8毫米,直徑4-6毫米,成熟時灰黑色,干后有不規(guī)則多角形網(wǎng)紋,外殼硬骨質(zhì)而脆,種仁黃白色,卵形,有薄膜,含油豐富,味極苦?;ㄆ谙募荆?-10月。
鴉膽子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3(-8)m,全株均被黃色柔毛。小枝具有黃白色皮孔。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長20-40cm;小葉5-11,通常7,對生,卵狀披針形,長4-11cm,寬2-4.5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偏斜,邊緣具三角形粗鋸齒,上面疏被、下面密彼伏柔毛,脈上尤密。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狹長,可達50cm;雄花序長過于葉,萼片4,卵形,長不及1mm,外面流被淡黃色硬伏毛,邊緣疏生腺體,花瓣4,長圓狀披針形,外面有硬毛,邊緣有腺體,雄蕊4,花盤發(fā)達,半球形;雌花序短于葉,萼片、花瓣同雄花,但稍大,雄蕊具不發(fā)育的花藥,花盤杯狀,4淺裂,心皮通常4,卵圓形,無毛,花柱反折,緊貼子房。核果橢圓形,紫紅色轉(zhuǎn)黑色,長約8mm,寬5-6mm,干時具凸起的網(wǎng)狀皺紋,略偏斜。
鴉膽子的栽培技術
以種子繁殖為主。
育苗種植
8-9月采收黑色成熟果實,洗去果肉,陰干后及時播種,或用濕沙貯藏,于9-10月播種,行距20-30cm開溝,將種子均勻播人溝內(nèi),覆土、蓋草、澆水,經(jīng)常保持濕潤,出苗后揭去蓋草。平均溫度26-29℃左右,約至15d左右出苗。苗高30cm時定植,按行株距1m×1.5開穴,穴徑25-30cm,穴深25-30cm,每穴栽2-3株,填上壓實,澆足水。
田間管理
栽種1-2年,每年中耕除草2次,追肥2次。春、夏季施氮肥,秋季施堆肥、過磷酸鈣等。幼苗成活后,每穴留雌株1株,田塊內(nèi)適當留雄株,以供授粉用,需要適當摘心,促進分枝,早春或冬季進行修剪。
鴉膽子的藥材鑒定
鴉膽子性狀鑒別:核果卵形或橢圓形,略扁,長0.6-1cm,直徑4-7mm,表面黑色,有隆起網(wǎng)狀皺紋,頂端有鳥嘴狀短尖的花柱殘基,腹背兩側有較明顯的棱線,基部鈍圓,有凹點狀果柄痕,果肉易剝落;果核堅硬,破開后內(nèi)面灰棕色平滑,內(nèi)含種子1顆。種子卵形,長4-7mm,直徑3-5mm,表面乳白色或黃白色,有稍隆起的網(wǎng)紋,頂端短尖呈鳥嘴狀,其下有長圓形種臍,近基部有棕色圓形合點,種臍與合點間有稍隆起的種脊;種皮薄,胚乳和胚富油性。氣微特異,味極苦。以粒大、飽滿、種仁白色、油性足者為佳。
顯微鑒別:粉末:棕色。
1.內(nèi)果皮外層石細胞淡黃棕色,多呈類圓多角形,直徑13~63μm,壁厚6~18μm,孔溝較短或不明顯,紋孔細小。
2.內(nèi)果皮內(nèi)野石細胞淡黃色或無色。多呈類長方形或類多角形,邊緣波狀,直徑33~44μm,長約至84μm,壁厚10~28μm,有的不均勻,孔溝較短或不明顯。
3.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壁平直,稍厚或呈連珠狀,內(nèi)含紅棕色色素,氣孔少見;斷面觀類方形或長方形,外被較厚角質(zhì)層。
4.含晶厚壁細胞壁,微木化,內(nèi)含草酸鈣方晶。
5.草酸鈣簇晶存在于中果皮薄壁細胞,直徑紅至30μm。此外,子葉細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種皮細胞細長條形,壁薄。該品以質(zhì)堅、仁白、油性足者為佳。
理化鑒別:
1.取樣品粉末0.5g,用乙醇20ml回流提取10min,濾過。濾液數(shù)滴置瓷蒸發(fā)皿中,于水浴上蒸干,殘渣滴加濃硫酸3-5滴,溶液由黃色變?yōu)樽霞t色。(檢查苦味素)
2.薄層色譜脫脂樣品粉末4g,于水浴上用水提取2次,合并水提取液并濃縮至10ml,用氯仿萃取2次(10ml,5ml),合并氯仿液,濃縮至1ml供點樣用。以鴉膽子苦醇為對照品,點樣于同一硅膠-G板上,用氯仿-甲醇(9:1)展開,干后噴5%三氯化鐵乙醇液顯色,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藍紫色斑點。
鴉膽子的用藥禁忌
1、該品有毒,對胃腸道及肝腎均有損害,內(nèi)服需嚴格控制劑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膠布保護好周圍正常皮膚,以防止對正常皮膚的刺激。
鴉膽子2、孕婦及小兒慎用。胃腸出血及肝腎病患者,應忌用或慎用。
3、不良反應:鴉膽子殼及種子均有毒,臨床的毒性反應發(fā)生率較高。其毒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水溶性的苦味成分中,為劇烈的細胞原漿毒,對中樞神經(jīng)有抑制作用,對肝腎實質(zhì)有損害作用,并能使內(nèi)臟動脈顯著擴張,引起出血。其揮發(fā)油對皮膚和粘膜有強烈的刺激性。據(jù)臨床報道,成人服12粒即有中毒危險。中毒時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食欲不振,頭昏,乏力,腹痛,便血,胃腸道充血,尿量減少,體溫增高,眼結膜充血,四肢麻木或癱瘓,昏迷,抽搐等。局部應用對皮膚和粘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個別人發(fā)生過敏反應。鴉膽子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用量過大;二是口服時直接吞服或嚼服。因此,應用鴉膽子必須嚴格掌握好用量,且按正確方法服用,以保證用藥安全。中毒救治的一般療法為:早期催吐、洗胃,口服牛奶或蛋清,酌用瀉藥;靜脈點滴葡萄糖、鹽水及注射維生素;在昏睡、呼吸困難時,酌情給予中樞興奮劑,必要時可行人工呼吸。
鴉膽子的史料記載
鴉膽子出自《本草綱目拾遺》:“鴉膽子,出閩、廣,藥肆中皆有之。形如梧子,其仁多油,生食令人吐,作霜,捶去油,入藥佳。""此物出閩省云貴,雖諸家本草未收,而藥肆皆有,其形似益智子而小,外殼蒼褐色,內(nèi)肉白,有油,其味至苦,用小鐵錘輕敲其殼,殼破肉出,其大如米,敲碎者不用,專取全仁用之。”以上所述,與現(xiàn)時所用的植物鴉膽子果實一致。
《嶺南采藥錄》:“鴉膽子,治?;拣鄱?,搗汁飼之。”
鴉膽子(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鴉膽子,有毒部位:果殼和種子。中毒癥狀:成年人吃12粒有中毒危險。癥狀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昏,全身無力,呼吸慢或困難,昏睡,最后四肢麻痹。解救方法:洗胃;內(nèi)服蛋清或牛奶及活性炭;內(nèi)服或注射維生素B1;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及維生素丙。腹劇痛時給止痛劑;昏睡時給興奮劑等對癥治療。廣州草藥醫(yī)師介紹:先用甘草三錢煎水服或嚼爛吞下原汁,后吃紅糖和凍白粥。”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3m,全株均被黃色柔色小枝具有黃白色皮孔。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長20~40cm;小葉5~11,通常7,對生,卵狀披針形,長4~11cm,寬2~4.5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偏斜,邊緣具三角形粗鋸齒,上面疏被、下面密被伏柔毛,脈上尤密。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狹長,可達50cm,雄花序長過于葉,萼片4,卵形,長不及1mm,外面疏被淡黃色硬伏毛,邊緣疏生腺體,花瓣4,長圓狀披針形,外面有硬毛。邊緣有腺體,雄蕊4,花盤發(fā)達,半球形;雌花序短于葉,萼片、花瓣同雄花,但稍大,雄蕊具不發(fā)育的花藥,花盤杯狀,4淺裂,心皮通常4,卵圓形,無毛,花柱反折,緊貼子房。核果橢圓形,紫紅色轉(zhuǎn)黑色,長約8mm,寬5~6mm,干時具凸起的網(wǎng)狀皺紋,略偏斜?;ㄆ?~6月,果期8~10月。該植物的根(老鴉膽根)、葉(老鴉膽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