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文化簡介
中國的茶文化簡介
中國的茶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xiàn)一定時期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國的茶文化簡介,希望對您有用。
中國的茶文化簡介
自老子將具體事物之道發(fā)展為哲學之道,道便成為中國哲學的最高范疇,統(tǒng)慣于中國哲學范疇發(fā)展史之始終,并隨著歷史的演變,不斷具體豐富,是各個時期哲學家們思考的中心。道本義為道路之道,引伸為宇宙法則、終極真理、事物運動的總體規(guī)律,萬物的本質(zhì)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盡一致。各家各派都按照各自的哲學觀點去闡釋道,賦予道范疇以本家本派的內(nèi)涵。但是,老子所確立的──道是天地萬物的本體或本原,是存在之根據(jù)──這一權力話語體系得到了各代各家各派的認同并踐行。道這一范疇巳成為宇宙本原、普遍規(guī)律性的代名詞。
“道”實質(zhì)上被建構為永恒的真、善、美。在認識論上,“道”是超越常規(guī)認識的目標;在價值觀上,“道”是超凡脫俗的崇高境界;在本體論和宇宙論上,“道”是萬物的始基和宇宙演變的依據(jù)和整體。金岳霖《道論》曾經(jīng)說:”中國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所謂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為最終目標。思想與情感兩方面的最基本的原動力似乎也是道。”道是可以儲存一切事物──生命和非生命的,神圣和非神圣,自我與非我的──既隱喻又實體性的神圣、神奇,神喻的子宮。“道”作為現(xiàn)象之本體、作為變化多端的世界之動力和不變的永恒者,被描述得具體、生動而玄妙,從而加強了“道”在世人面前的魅力和吸引力,使人對于得“道”這種理想的追求,或者說對于現(xiàn)實的超越要求更加強烈了。
得道便是永恒,得道便是超越,得道便是生命常青。道是生生不息的,具有永恒的活力;而個體生命是有限的,短暫的;只有求道修道而后得道,那么個體生命便會超出有限性而獲得永生。當人經(jīng)過修煉,主要是通過超越常規(guī)認識,而達到與“道”溝通甚至能與“道”一體化時,人就能在“得道” 中達到永恒。如老子所言,“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十六章)。就是說,在人得“道”即“知常”以后,縱然身亡,其精神也會與“道”一起常存,永垂不朽,即所謂”道乃久,沒身不殆”也。同樣,道也是孔子的理想??鬃诱J為,有一個比周禮更高的標準,那就是“道”,他一生的奮斗,就是要推行他的道??鬃幼苑Q“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他認為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知道。行道,他一生以弘揚和推行道為己任:“朝聞道,夕死可也”;“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論語?雍也>>:“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孔子認為魯國作為周公之后,是奉行周禮的模范,但魯國還需要變一下才能“至于道”。后來韓愈在《原道》中首先提出儒學之道的傳授系統(tǒng),認為“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儒道兩家從不同的角度發(fā)展了道的思想。儒家創(chuàng)始者孔子,罕言天道,注重人際關系,著重發(fā)展了人道方面。而道家創(chuàng)始者老子,鄙斥仁義,注重自然天道,著重發(fā)展了天道方面。
“道不可言,言而非也。”道之難言,常令古今中外圣賢。學者浩嘆不已。老子《道德經(jīng)》洋洋五千言,但始終沒有明確說過道到底是什么。他也反對對道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因為他認為“道可道,非常道”,一旦對道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道的本來面目就要被歪曲了。道生成萬物,又作為大地萬物存在的根據(jù)而蘊涵于天地萬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無間不入,無所不包。“道在器中”,“道不離器”的命題指出,普遍性的“道”寓于一切特殊事物之中,世界上沒有脫離具體事物的“虛懸孤致之道”。但道不同于可感覺的具體事物,它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是構成天地萬物共同本質(zhì)的東西。所以,不能靠感覺器官來體認,也難以用普通字詞去表達,只能用比喻和描述來說明它的存在。他只是對道的各種表象,功能進行描繪,對它作隱喻式的表述,同時又處處運用它來說明自然和社會的變化和發(fā)展。他要求人們通過這些描繪、表述和運用,去體會和領悟道的真相。王陽明亦指出:“道不可言也,強為之言而益晦;道無可見也,妄為之見而益遠。夫有而未嘗有,是真有也;無而未嘗無,是真無也;見而未嘗見,是真見也。”求道不能單憑感官目睹,關鍵還是要用心去領會和體驗。人可以通過直覺體悟來“知道”、“得道”、“體道”,從而通達本質(zhì)與真理之域。
中國傳統(tǒng)的修煉方法強調(diào)在致虛守靜、無思無慮的狀態(tài)中,與天地之道相契合,通過直覺的方法獲得對世界本質(zhì)的體認。這一切,形成了重綜合、重直覺的思維模式和致思途徑,即用“致虛極,守靜篤”和“清心寡欲”的一套神秘的、尋求頓悟的方法,去認識諸如“道”、“誠”一類難以用經(jīng)驗語言明確表述的范疇,認識心、性、人、天合一的哲理,體驗用中而后執(zhí)偏的中庸之道等等。
中國茶文化發(fā)展的定義
茶葉是勞動生產(chǎn)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并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xiàn)一定時期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xiàn)精神。興于中國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nèi)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 ,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有兩種: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面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yōu)劣的一種品茶藝術。斗茶又稱為茗戰(zhàn),興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帶。斗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qū)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
中國的茶文化簡介相關文章:
1.中國茶文化的簡介
3.中國茶文化簡介
5.中國茶文化的簡介
6.中國茶文化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