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早茶文化的介紹
園林、美食、人文等眾多揚州文化里就有一張閃亮的名片—那就是揚州早茶文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揚州早茶文化的介紹,一起來看看。
揚州早茶文化的介紹
揚州的早晨是從一杯茶開始的。在揚州城里,吃早茶的地方有很多。每天早晨,你隨意走進一條老街,都會遇到一兩家人頭攢動的食鋪,顧客大多是附近的長住民。老臉色,老地方,老三樣:一碟燙干絲、兩只冒著熱氣的包子、一杯普通綠茶,對于老揚州來說,閑適的一天就這樣拉開序幕了。
閑聊費舌,茶能生津,茶與閑聊堪稱黃金搭檔。大到國家大事、國際要聞,小至街談巷議、道聽途說,都是早茶時間的談資。其實,談什么并不重要,要的是街坊鄰里間的那份親熱勁。老百姓過日子沒那么多深文大義,就圖個樂樂呵呵。就像手中捧著一杯清茶,喝的是其中的閑趣。
揚州人很客氣。多年不見的老同事、老街坊偶然相遇,雙方寒暄幾句匆匆道別,人已走出去好幾步了,還會回過頭來喊一聲:過天請你吃早茶。你也未必就把人家的客氣話當真,但心里頭還是會有暖暖的感覺。倘若有朋自遠方來,揚州人是一定要請吃早茶的,還要去上檔次的地方。得勝橋的富春、天寧門外的冶春,都是響當當?shù)睦献痔?。很多年前,我第一次來揚州,朋友便領(lǐng)我去了冶春茶社。
一條幽靜的護城河,一面是長滿青草雜樹的斜坡,另一面鄰水而建幾椽茅廬,題名:“香影廊”、“水繪閣”。環(huán)境靜雅,名也不俗。待到擇臨窗位置落座,定下單子,服務員便托了茶盤,提著暖瓶過來。茶是綠茶,白瓷蓋杯,上好的茶葉。挨個沏上后,服務員問一聲:客人齊了嗎?旋轉(zhuǎn)身就去向廚房下單子。 揚州早茶有個規(guī)矩,客齊點心方能上籠蒸,都是人等點心,斷不能點心等人。個中講究,既為點心,也為客人,看似簡單,實為妙著。您且品一口清茶細細琢磨吧。
看著嫩綠的茶葉在杯中翻滾沉浮,慢慢地舒張開來,我不由地想,生活中若能少去一份塵俗的緊張,多出一份心靈的安閑,也未必就是壞事。
閑談間,菜品上桌。一盤大煮干絲,外加四小碟醬菜。既大方,又可人。醬菜味甜,嚼之脆嫩。豆腐干是最普通的食材,揚州人卻把它做成了一道招牌菜,淮揚菜的功夫可見一斑。干絲纖細均勻,配料豐富鮮明,用預先熬制的雞湯烹燴。如此唇齒留鮮的佳肴絕沒有半點味精。
正吃著,有人細聲提醒:“小心。”服務員站在身后正舉著一摞熱氣騰騰的蒸籠。桌上立時堆滿了琳瑯滿目的精致點心:三丁包子、翡翠燒賣、千層 油糕、蟹黃湯包、筍肉蒸餃……一只只如精雕玉琢般端臥籠中,令人嘆為觀止。在一片滾滾熱浪中,早茶的氣氛達到高潮??芍鴦虐€嘗遍,沒有不說撐得慌的。實在吃不了,也只好兜著走了。
吃飽喝足,順著護城河邊溜達,附近有個花鳥市場。那天恰逢周末,花間樹下,人影憧憧。老人逗鳥,孩童觀魚。雖說看的人多,買的人少,賣家們卻也不慍不急,一臉春風。
相隔數(shù)年,我再到揚州,揚州早茶的火爆與過去已不可同日而語。商務接待、旅游觀光,四方賓客慕名而來。富春開了分店,冶春擴大了規(guī)模,但記憶中的花鳥市場已不知去向。原先吃早茶的臨河小筑成了茶社的儲藏室、衣帽間,成群結(jié)隊的客人涌進新建的高樓。服務員領(lǐng)我們上樓,進包間。包間按人頭定套餐,其中新增了不少品種,像麻辣雞餃、小麻餅之類,原不屬維揚細點,竟也赫然在列。一切都在改變,唯有那杯綠茶保留著一如既往的清香。那縷清香溫馨、恬淡、閑情,令我記懷。
揚州早茶是一種“閑”的文化。手中一杯清茶,面前二三知己,那樣一份閑情在這個“忙”的時代多少有些叫人懷念。也許,“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只適合那些退休的老揚州,但揚州早茶帶給我們的忙里偷閑時光卻屬于每一位有機會光顧它的人。
揚州早茶文化的內(nèi)容
(1)供應早茶的店鋪,順理成章被稱為茶社。
以老字號“富春茶社”、“冶春”最負盛名。揚州人說 “吃早茶”,早茶的茶一定不能是配角:一種是“魁龍珠”—由3種茶拼兌而成,取自龍井味、珠蘭香、魁針色,不減色不變味,由于這種茶融蘇、浙、皖名茶于一壺故又稱“魁龍珠”為“三省茶”。一種為本地產(chǎn)“綠楊春”, 綠楊春成品纖細秀長,形似新柳,色澤翠綠油潤,湯色清澈明亮,香氣高雅持久,滋味鮮醇,葉底嫩綠勻齊。
(2)揚州早茶種類繁多,面點小菜無不使人垂涎欲滴。
蝦籽餛飩:揚州的餛飩講究吃紅湯的,豬油和蝦子醬油必不可少,面皮必須精面加蛋清,由堿水揉熟,餡心拌入蝦子和麻油,重要在湯頭,需由骨頭湯放蝦子才會味道更佳,其中當屬“共和春”的蝦子餛飩最為地道。
白湯脆魚面:“富春茶社”的白湯脆魚面,屬濃湯型澆頭面。一碗白湯,里面盛二三兩面條,面條上放了二十幾根一寸長油炸鱔絲作澆頭,再撒些白胡椒粉。這醇厚的湯底、軟硬適度的面條、香脆的鱔絲,環(huán)環(huán)考驗廚師功夫。
蟹黃湯包:明、清時期已經(jīng)享有盛譽。“富春茶社”的蟹黃湯包皮薄如紙,吃法奇特,用料講究。每年8月至次年3月都是品嘗蟹黃湯包的最佳時節(jié)。別看其癟塌在盤子上,但若用筷子小心提溜起來便出現(xiàn)了神奇的景象——湯包瞬時變成了一個“小燈籠”,透過光,甚至能看到湯水在里面搖晃!有個口訣叫“先開窗、后喝湯”,因這湯包里85%都是湯水,剩下的才是蟹黃蟹肉。把吸管插進包子中,待熱氣散發(fā)少許,再小口小口地吸取湯汁,肉皮凍的膠質(zhì)使得湯汁黏稠、肉香濃郁。余下的部分皮薄筋軟,可以蘸點香醋、就點姜絲,蟹味之鮮也被充分激發(fā)出來了。
三丁包子:所謂“三丁”,即以雞丁、肉丁、筍丁制成,皮子吸了餡心的鹵汁,松軟鮮美,食不粘牙。餡心軟硬相應,咸中帶甜,甜中有脆,油而不膩,包子造型美觀,可謂是包子中的極品。
千層油糕:晚清年間,揚州可可居名廚高乃超在前人制糕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發(fā)酵的原理,首創(chuàng)了千層糕。糕呈菱形方塊,芙蓉色,半透明,層層糖油相間,糕面布以紅綠絲,觀之清新悅目,食之綿軟嫩甜。1983年,揚州特一級點心師董德安以此參加全國烹飪大賽,技驚四座,獲全國最佳點心師稱號。
豆腐皮包子:《紅樓夢》第八回:寶玉笑道:“好啊,這么早就睡了。”又問晴雯道:“今兒我在那邊吃早飯,有一碟子豆腐皮兒的包子,我想著你愛吃,和珍大奶奶說了,只說我留著晚上吃,叫人送過來的,你可見了沒有?”晴雯回說,知道你(寶玉)是為我準備的,但是被寶玉的乳母拿去了,寶玉的乳母還拿走了原給襲人的酥酪,又自作主張拿走了豆腐皮包子,導致寶玉大發(fā)脾氣。
揚州干絲:分燙干絲和大煮干絲。“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絲堆細縷,熟銅煙袋臥長苗,燒酒水晶肴。”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詞,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清代揚州的居民品嘗“加料干絲”的情景,頗似一幅生動的風俗畫?!稉P州茶館》節(jié)選自朱自清先生1934年的文章《說揚州》。這篇《揚州茶館》,作者如一位老茶客,帶著后生到揚州茶館品茶吃點心。 “叫茶房燙干絲是不可少的”,這是第二段的總起句; “看起來清淡,聞起來清香,吃起來清爽”,一個“清”字從視覺、嗅覺和味覺寫出了燙干絲獨有的風味。
肴肉:國宴常用冷菜,瘦肉紅嫩酥香,肥肉糯而不膩,光滑晶瑩,鹵凍透明。
揚州包子共有三丁包、五丁包、肉包、菜包、豆沙包、豆腐皮包、燒麥、千層油糕、翡翠燒麥、車螯燒賣、干菜包、野鴨菜包、蘿卜絲包其他名點:蟹黃蒸餃、雙麻酥餅、雞絲卷子、蔥油燒餅、生煎饅頭、黃橋燒餅等。
揚州醬菜:揚州醬菜淵源已久,乾隆年間就被列入御膳佐味。揚州當?shù)厝思抑?,醬菜深受喜愛,乳黃瓜最常點,皮薄肉厚,爽口清嫩,還有蘿卜絲、嫩姜、地瓜、芥頭、菜瓜、寶塔菜,都一一蘊著醬香,讓人食欲大開。
3.揚州茶社
揚州吃早點的店很多,且多數(shù)店均有分店,著名的有:冶春茶社、富春茶社、五亭吟春、盧氏古宅、德春、菜根香、花園茶樓、共和春、錦春、毛牌樓、皮包水、蔣家橋、必香居、食為天等。此外揚州的大街小巷還有許多非著名包子店和面條店,同樣也是深受食客們的喜愛。
揚州早茶文化的介紹相關(guān)文章:
5.淺談廣州早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