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大師千玄室的思想
日本茶道大師千玄室的思想
鵬云齋千玄室在全世界謀求普及發(fā)展茶道文化并致力于世界和平,迄今出訪了世界62個國家和地區(qū),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大師千玄室的思想,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大師千玄室的思想
品茶,也品人;品茶的過程是在品自己,也是被別人品;喝了茶,有綠色的水流入口,滋潤了味蕾,也有一種綠色的“精神”流入口,滋潤了心靈。
慢慢地,茶道在喝茶休閑中變成了一種修身養(yǎng)性、陶冶性靈的文化現象,成了越來越多人尋找精神寄托的心靈活動場所。千玄室愈加富有盛名。在千玄室懸掛著一塊字匾,非常醒目,上寫“和靜清寂”四個字,據講這是茶道的精髓,也成了日本茶道的準則。恰恰這四個字,成了千玄室能足眾人之口、也能足眾人之心的招牌。很多人到千玄室就是為了這四個字慕名而來的。每到千玄室茶道一次,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都離不開與“和,靜,清,寂”這四個字打交道,受到其熏陶和教育。和,靜,清,寂,看得很眼熟的四個字,很容易聯(lián)想到中國經典書籍中一些相關的論述,這四個字無不滲透中國文化的底蘊,都可以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追溯到源泉。單說這個“寂”字就是中國學者讀書做學問的一種境界和追求。
辛棄疾在《水調歌頭》中自嘲自己的家屋:“笑我廬,門掩草,徑生苔”,可見他作學問的環(huán)境是何等的寂寞孤獨和清苦。閉門謝客,苦勞心智,就是在這樣孤寂的環(huán)境下,讀書寫作,說詩論劍。索然無味,卻饒有興味;“味無味處求我樂,材不材間過此生”(《鷓鴣天》),造就了一個“胸中貯有萬卷之富”的詞壇巨匠。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概括:“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不可不經歷三種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階段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階段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階段也。”我以為,其中第一階段的一個“獨”字,最有意境。作學問,難免在孤獨中保持一份清醒。這份清醒是甘于寂寞的理智,是潛游于浩浩學海之中鍥而不舍的追求,是面壁十年不求顯赫的修煉,是九曲黃河奔流大海不復回的堅毅,是黃山之松站在孤巖上的高偉。有位哲人說過一段話,大意是:你想在雜嘈的世間之路排除干擾一個人靜心地走自己的路嗎,那你就要找一個終身伴侶———孤獨。這是在提醒人:寂寞、孤獨也是人生的組成部分。
日本茶道大師千玄室的經歷
鵬云齋千玄室大宗匠出生于1923年4月19日。1946年同志社大學法學部畢業(yè)后,在夏威夷大學學習。1964年接任千利休居士15代家元,作為里千家今日庵主繼承宗室之名。2003年由直系長子繼承家元,改名為千玄室。千玄室大宗匠以“一碗茶中出和平”為理念,在全世界謀求普及發(fā)展茶道文化并致力于世界和平,迄今出訪了世界62個國家和地區(qū),達到250多次?,F任日本聯(lián)合國友好大使、社團法人茶道里千家淡交會理事長、日本聯(lián)合國協(xié)會會長、夏威夷大學歷史系教授、莫斯科大學名譽教授等國內外100多個公職和要職。此外,千玄室大宗匠還被世界許多國家授予文化勛章和榮譽勛章,并成為世界諸多地方的名譽州民和市民。同時,千玄室大宗匠在世界眾多的大學當中舉辦了日本文化和茶道講座,被羅馬大學等大學授予名譽學位。長期以來,千玄室大宗匠積極致力于中日文化友好交流事業(yè),自1979年率團第一次訪問我國以來,先后受到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我國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并為多位我國領導人獻茶,為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交流貢獻獎、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等榮譽稱號。
日本的茶道追根溯源,是公元八百年前由日本僧侶榮西在中國宋朝學習禪宗歸國時將茶籽帶回日本后開始的。最初,茶只為僧侶作為草藥所用,至16世紀,千利休確立了日本的茶道。茶道不僅代表著日本傳統(tǒng)的綜合性文化,“一碗茶中出和平”、“一碗茶中的友愛”已經成為茶道的真正內涵所在。
茶道“里千家”是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創(chuàng)立。 他歸納說,茶道的根本精神在于“和、敬、清、寂”四個字。茶道“里千家”自創(chuàng)立以來,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是日本最大的茶道流派,擁有全國性的茶道組織,其成員占日本茶道總人口的五分之三,據稱有600萬人。“里千家”在日本政界、財界、文化界以及社會名流中影響頗大。“里千家”致力于促進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和友好交流,派出了超出100多次的正式訪華團,并在北京、天津、大連等地開設了辦事處,在我校開設了茶道文化課,受到高度評價。
日本茶道大師千玄室的思想相關文章:
2.日本茶道文化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