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與德的關系是什么
茶文化與德的關系是什么
茶文化是中華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內涵極其豐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與德的關系,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與德的關系
茶文化以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于利,注重協(xié)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yǎng)德,有利于人的心態(tài)平衡,解決現(xiàn)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茶文化與德的歷史
茶是一種發(fā)源于中國的木本植物,在制作成飲料的過程中,茶被賦予了深刻的人文特性。長久以來,中國人將茶視為物質與精神融為一體的復合形態(tài),中國茶德便是這種精神的標志性概念。
北師大前校長、文化大家許嘉璐先生提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體二翼”。許嘉璐將儒釋道三家精神視為體,將中醫(yī)藥和茶視為兩翼,得到國內外眾多學者的廣泛認同。
我國晉代常璩在《華陽國志.巴志》中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蠶麻纻,魚鹽銅鐵,丹漆荼蜜……皆納貢之。”從中可知,當時的八個小國給周武王的貢品之中就有茶。這是中國史書上第一次正式記錄了茶事活動。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提出以“敬德保民”為核心的倫理思想,形成了以孝、悌、敬等為核心的維護秩序的道德規(guī)范,中國傳統(tǒng)倫理學與茶進入人類文明生活圈。
自中國歷史的春秋戰(zhàn)國始,茶用來形容高尚品格的君子已經成為一種共識。最早在文獻中出現(xiàn)與茶有關的“德”字,是在公元8世紀,陸羽《茶經》中有這樣的句子:“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意思是說,只有具備了良好品性的人,才配得上喝茶。
晚唐的劉貞亮是陸羽同時代的人,劉貞亮在《茶十德》一文中提出了飲茶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這十德中,“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是直接對應于儒家哲理的;另外的六德則與健康養(yǎng)生有直接關系。
“茶德”理念傳入日本和朝鮮后對這些國家產生巨大影響,16世紀日本千利休提出的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寂”。而韓國茶禮中倡導的“清、敬、和、樂”,可以說是主張純化人的品德的中國茶德思想的延伸。
從秦漢、魏晉、隋唐至宋元明清,2000余年歷史,中華56個民族都與茶結下不解之緣,茶文化和茶德得到了不斷的豐富和發(fā)展。
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當代中國茶人中,關于茶德精神的理念,中國當代茶學專家、浙江農業(yè)大學茶學專家莊晚芳(1908-1996年)提出的中國茶德“廉、美、和、敬”最為清晰完整。這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通過茶文化的發(fā)展與普及,以及飲茶的藝術實踐,引導人們完善品德修養(yǎng),實現(xiàn)人類共同追求的和諧、健康、純潔與安樂的崇高境界。
重拾茶德之念,可以說早已滲入中國人血脈。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全球有三分之二人口在喝茶,這三分之二人口是和諧哲學的實踐者,是中國茶德可以在世界廣泛傳播的基石。
茶文化與德的關系是什么相關文章: